admin 發表於 2020-12-18 19:07:16

台灣社工第一人解剖台灣社工發展

如今台灣調理腸胃食品,的黉舍、部队、福利機构,乃至是司法機构都有社工的身影。公众對社工的接管、承认度很高。“有坚苦,找社工”在台灣已不是一个标语,而是台灣人司空见惯的一件事。

“我是台灣最先接管社會事情教诲的那批人,我见证了台灣社會事情的成长进程。”在9月21日中國社工协會社會事情系列讲座第二讲的现场,主讲人陆宛萍先容了台灣社會事情的成长进程。

陆宛萍,台灣实践大學社會事情系讲師、台灣海棠文教基金會履行长。

台灣社工最先的就業规划

1976年陆宛萍报考社會事情专業,當時台灣人對社會事情的认知度就如几年前的大陆,“社會事情是甚麼?”他的父亲如斯问道。

以医疗社工為例,固然如今医疗社工已很是专業,有對精力病人举行生理医治的社工,有处置医患瓜葛的社工。而在70年月的台灣,固然社工在病院已有固定的辦公场合,但前来追求医疗社工帮忙的人,不过乎找一杯用来吃药的水,或是问问本身要去哪一科挂門诊。

作為一門新兴學科的进修者,结業后,陆宛萍所面對的最浩劫题就是就業问题。“公家都不领會咱们可以做甚麼,社會上也没有如许的就業機遇。”陆宛萍形容那時台灣社工的就業市场。

台灣社會事情成长进程中,當局阐扬了的主导不少。不管是最先的“當局社會事情实验规划”,仍是厥后公布施行《社工效法》,當局在一步步推动台灣社會事情的成长。

台灣在1977年出台了比力完备的“當局社會事情实验规划”,一个州里配备一位社工職員,独自一人完成事情,職责是鞭策本地集团事情和社區成长事情。陆宛萍和同窗得以以當局社工的身份,被派去下层事情。陆宛萍被分派到新竹县的一个州里干事,在那边,陆宛萍起头了社會事情实践的第一步。一步阵势迈向社區,一步步融入社區。

陆宛萍地点的村的村民大大都都是客家人,陆宛萍不會讲客家话。為了能融入社區,陆宛萍尽量地进修客家话,挨家挨户地造访村民。

“我和我的同窗们渐渐地融入社區,领會社區,發掘社區資本,从而為公众辦事。”在陆宛萍看来,社會事情者就是社會資本开辟與操纵的整合者。“社工不是直接施药救人的人,社工经由过程發掘整合社會資本,开辟社會資本。”

在台灣若何當社工師

1997年公布施行的《社工效法》划定,要想成為一个社工師,必需经由过程國度的测验,获得证照。以后参加台灣社工工會,才有資历去機构或當局部分应聘事情岗亭。测验只包管有資历,不包管有事情。

陆宛萍所说的缺点,是法令中對付社會事情師只着名称限定,没有職業限定。法令划定,非经测验获得证照不得成為社工師,但没美國黑金,说不克不及举行社會事情。一小我可以不以社會事情師的名义做社會事情,他可以叫社會事情員或其他的名称。陆宛萍称之為,“事情不排他,只着名称排他。”

虽然鞭策了立法,但陆宛萍没有社會事情師的证照,由于她没有加入社會事情師的测验。“我不會加入测验,我不必要。”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社工第一人解剖台灣社工發展